作为基民,你是否遇到过某只公募基金实时估值的涨跌幅,与当日净值涨跌幅相差很多的情况?
(资料图片)
近期,这一现象引发投资界热议,不少投资人对此类情况也有投诉及建议。有消息指出,基金净值实时估值或将下线。
今日(6月7日)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就此向公募基金从业者求证,得到的反馈是此举大概率将执行,但目前仍等待监管要求;取消或是行业性的全面下架,可打消部分投资者对数据差异的疑虑。
据悉,实时估值走势形态一般以基金最新持仓及个股权重作为依据,在反应最新基金持仓整体走势方面会有差异,且部分季报公布持仓信息有限,很难客观反应投资组合的整体估值水平。
取消实时估值或是行业性的全面下架
“销售就是为了卖,不管什么具体细节,一旦夸张被投资者举报,就是麻烦。”6月7日,有公募渠道经理在同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交流时表示,最近的投诉特别多,尤其是关于净值涨跌与估值表现不符的情况。
然而,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多来自销售误导,尤其以第三方代销机构或资质较差的渠道,据了解,由于销售基金需要有相关展示素材对接客户,但在实务中,一些业务员也会以基金估值向消费者展示、参考。
但估值走势并不代表当天净值,因此投诉越来越多,赶上近期权益市场轮动反复,主动管理型产品业绩也多现回撤,很多投资人对此非常不满。
不过,从业内反馈来看,时下确有基金公司与一些三方代销机构谈判,准备下线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功能。记者也从多位公募基金行业内人士处了解获悉,此举大概率会落地,但要结合监管要求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基金公司与三方代销机构确认取消估值功能,是为了防止销售误导出现;而真正的取消,是要从行业内部开始调整,很有可能全面下线。
“第三方代销就是营销通路,如果第三方利用估值做触碰红线的销售,基金公司也要承担责任。”上海某公募界人士告诉记者说,应该是行业性举措,但目前不排除是部分公司内部的决定。
亦有北京公募界人士向记者表示,取消需要按照监管的要求,不可能只是几家公司的事情。据他反馈,最近不少人都在问,“看估算涨的,实际为啥跌了!”但有关形成估值的条件,依然有很多投资者不甚了解。
可打消部分投资者对数据差异疑虑
一般来说,净值估算是通过基金历史持仓结合实时股票行情计算出来的结果,但除了年报和半年报外,季报持仓只公布前十大重仓股或前十大重仓债券,对于其他持仓则并没有参考来源,故而估值的测算相对片面。
前述上海公募人士表示,公募基金的实时估值并非根据当前二级市场股价,而是定期公布的季报,而净值按照当前股价计算,所以会出现较大偏差。由此可见,支撑估值走势的依然是往期组合,想要反应当下实际持仓水平存在滞后性。
此外,基金经理可能会根据市场变化有一些调仓操作,但这些精细的调仓信息很难及时获取。距离最新季报公布的时间越远,估值与实际净值的偏离度可能就会越大。该人士表示,“偏差也可能是持仓的股票价格波动大,有时候当市场出现反复时,基金经理做主动管理必然要进行干预,但最终的效果可能事与愿违。”
因此,基金估值需要投资者理性看待。但就取消估值的影响,该人士也坦言,能够减少基金在相关方面的成本,更可以打消部分投资者对数据差异疑虑。
此前据媒体报道,监管已下发一份通知,要求6月16日前完成相关系统改造并下架盘中估值服务,并在下架过程中,应切实做好投资者安抚和解释工作,向投资者说明盘中估值不准确,亦无实际意义,取得投资者理解,避免引发投诉风险。
目前恒生聚源、思迪、同花顺(300033)等公司都有提供实时估值的系统,而多数基金公司使用的也是这些供应商提供的数据。如果监管要下线相关功能,对这些供应方应该也会造成一定影响。
关键词: